浏览数量: 0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2-06-02 来源: 本站
编者按
嗓音敲金戛玉,扮相潇洒出尘,京剧“马派”创始人、“须生泰斗”马连良,为世人留下了众多经典剧目和宝贵文化遗产。
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舞台演员,同时对舞台美术也有较深的研究。他针对传统服装进行改良,追求人物服装的个性化,提升了京剧艺术的视觉审美。正如其弟子迟金声在《美不胜收的画廊——略谈马连良老师在舞台美术上的革新》一文中谈到:“不管是内行还是外界人士谈起马派艺术时,就会谈到马先生的扮相,其中包括了服装、盔式、道具等方面。马先生在扮相上作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改革。”
今天带大家一起回顾京剧大师马连良的服装改良史,共同温习传统戏曲的舞台魅力。
京剧大师马连良
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是中国京剧史上“四大须生”之一,与麒派创始人周信芳并称为“南麒北马”。他不拘传统,博采众长,不仅开创了台风潇洒、独树一帜的马派艺术,同时他在舞台美术方面的诸多改良,也为京剧艺术审美的形成与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京剧《淮河营》剧照 马连良饰蒯彻
1
蟒袍、官衣
蟒袍和官衣作为京剧舞台上最为常见的两种服装,是马连良进行行头改良的开始。传统蟒袍全身绣满龙纹,视觉上较为繁复,如下图《珠帘寨》中红团龙蟒。
京剧《珠帘寨·解宝》中的红团龙蟒 马连良饰李克用
马连良针对传统蟒袍的颜色、图纹进行改革,开始接连在《甘露寺》、《一捧雪》、《淮河营》等剧中使用了太阳蟒、草龙纹改良蟒等新式蟒袍。
京剧《甘露寺》中的太阳蟒 马连良饰乔玄
京剧《一捧雪·审头》中的太阳蟒 马连良饰陆炳
京剧《淮河营》中的咖啡色草龙纹改良蟒 马连良饰蒯彻
京剧《淮河营》中的草龙纹改良蟒 马连良饰蒯彻 马富禄饰栾布
京剧《十道本》中的紫蟒 马连良饰褚遂良
京剧《春秋笔》中的紫蟒 马连良饰王彦丞 张君秋饰王夫人
京剧《秦香莲》中的缃色太阳蟒 马连良饰王延龄
在新编古装京剧《海瑞罢官》一剧中,马连良还为主人公海瑞新设计了一件墨龙纹圈金红蟒,极具威严与大气。
京剧《海瑞罢官》中的墨龙纹圈金红蟒 马连良饰海瑞
传统官衣,由明朝文官朝服演化而来,胸前多带绣飞禽图案的补子。诸如在京剧《捉放曹》、《打严嵩》、《群英会》等剧中,常见为蓝、红、紫三色官衣。
京剧《串龙珠》中的蓝缎传统官衣 马连良饰徐达
京剧《串龙珠》中的人物造型 马连良饰徐达
马连良对官衣的改良,一种是将原来胸前绣飞禽的补子改为团纹,见《清官册》一剧;另一种是吸收新式图纹(如饕餮纹),使得改良官衣具备近似蟒袍的气度,见《春秋笔》一剧。
马派虾青色饕餮纹改良官衣
京剧《春秋笔》中的黑色官衣 马连良饰张恩 俞振飞饰程义
京剧《春秋笔》中的黑色无补素官衣 马连良饰张恩
京剧《清官册》中的红改良官衣 张学津饰寇准
2
褶子、襕衫、帔
褶子是戏曲舞台上极为常见的一种舞台服装,常见有青色、蓝色两种,见于马连良演出的京剧《游龙戏凤》、《乌龙院》等剧中。
京剧《乌龙院》中的素褶子 马连良饰宋江 于连泉饰阎婆惜 马富禄饰张文远
马连良排演的《苏武牧羊》,在《望乡》一场,使用过绣草龙纹团花褶子,如下图所示。目前演出版本,《望乡台》一场多为甩发、褶子扮相,后半出则系腰包。
京剧《苏武牧羊》中的草龙纹团花褶子 马连良饰苏武
京剧《要离刺庆忌》中的团纹褶子 马连良饰要离
京剧《白蟒台》剧照 马连良饰王莽
在《四进士》一剧中,传统扮相多为古铜色褶子。马连良则改穿豆沙色素褶子,头戴青色鸭舌巾,更显大方潇洒。
京剧《四进士》中的豆沙色褶子 马连良饰宋士杰
襕衫是与常见褶子相近的一种服装,其形制接近于褶子和官衣的混合体,圆领、无后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马连良排演新戏加以恢复,建国后又将之用于《将相和》、《赵氏孤儿》等剧中。
京剧《赵氏孤儿》中的襕衫 马连良饰程婴 张洪祥饰屠岸贾
京剧《赵氏孤儿》剧照 马连良饰程婴 张君秋饰庄姬公主
京剧《赵氏孤儿·盘门》中的黑缎蓝边襕衫 马连良饰程婴
建国后,马连良排演了全本的《赵氏孤儿》,该剧不仅在音乐上有所发挥,而且在服装扮相上也极具创新意味,如《盗孤》的襕衫、《打婴》的新式帔、《说破》的绣团纹褐缎褶子。
京剧《赵氏孤儿》中的绣团纹褐缎褶子 马连良饰程婴
京剧《赵氏孤儿·打婴》中的改良帔 马连良饰程婴 裘盛戎饰魏绛
京剧《赵氏孤儿》中的褶子 马连良饰程婴
3
箭衣、箭蟒
如果说马连良针对官衣、蟒袍、褶子、帔的改良,仅仅是用色与绘纹的变革,那么他从对箭衣到箭蟒的新创,已然是型制的突破。
京剧《四郎探母》中的红龙箭衣 马连良饰杨延辉
《汾河湾》和《武家坡》两剧的扮相略为相近,区别在于《汾河湾》用白色素箭衣,《武家坡》用红色龙箭衣。
京剧《汾河湾》中的白缎素箭衣 谭富英饰薛仁贵 谭元寿饰薛丁山
京剧《汾河湾》中的白缎绣夔龙流云箭衣 马连良饰薛仁贵 梅兰芳饰柳迎春
在演出《汾河湾》一剧,为了保证胸前图案的完整,马连良将原来的对襟马褂改为斜襟型制,下穿下摆绣夔龙纹的箭衣,流云用三蓝色绒绣,夔龙盘金绣。
白缎绣夔龙流云箭衣 绣珑坊剧装工作室供图
除了对箭衣图纹本身进行改革,马连良还参照《舆服志》,创制出了箭蟒,最早用于《胭脂宝褶·遇龙酒馆》中的朱棣,其扮相为头戴改良小翅展纱帽、身穿橙色团龙纹箭蟒、腰系束带、挎宝剑。
京剧《胭脂宝褶》中的箭蟒 马连良饰朱棣
箭蟒保留了传统蟒袍的基本图纹以及衣制,同时参考了箭衣的马蹄袖,使得人物更具肃穆之感。
马连良红团龙箭蟒的人物造型
4
鹤氅、法衣
在京剧传统剧目中,诸葛亮的扮相多为头戴八卦巾,身穿八卦衣,马连良早期演出《失·空·斩》承袭了这种服装造型。
马连良早期八卦衣扮相
京剧《群英会》剧照 马连良饰诸葛亮 徐凌霄饰鲁肃
京剧《群英会》中的鹤氅 马连良饰诸葛亮
《借东风》一剧原是连台本戏《赤壁鏖兵》中的一本,分量并不算重。后经萧长华加工处理,马连良也在此剧不断加以发挥创造。诸葛亮穿法衣的扮相也成为日后的舞台典范。
马连良早期法衣扮相
京剧《借东风》剧照 马连良饰诸葛亮
京剧《借东风》中的法衣 马连良饰诸葛亮
建国后,供职于北京京剧院的马连良与国家京剧院(时称“中国京剧院”)合作排演新编古装京剧《赤壁之战》,作为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剧目。在该剧中,诸葛亮的鹤氅扮相,别致典雅。
京剧《赤壁之战》中的鹤氅 马连良饰诸葛亮 李少春饰鲁肃
京剧《赤壁之战》中的鹤氅 马连良饰诸葛亮
1957年,马连良与谭富英、叶盛兰等人合作,拍摄了电影版《群英会·借东风》,剧中三人的经典扮相得以保留银幕。
京剧电影版《群英会》剧照 马连良饰诸葛亮 谭富英饰鲁肃 叶盛兰饰周瑜
京剧电影版《群英会·借东风》剧照 马连良饰诸葛亮
5
鞑帽
鞑帽,又称游龙帽,是皇帝、大臣微服出行时所戴专帽,有时也用作表示番邦大将的身份。如京剧《汾河湾》一剧薛仁贵的扮相,从谭鑫培开始就已经定型至今,即头戴鞑帽,身穿马褂、白素箭衣、苫肩,挎宝剑。
京剧《汾河湾》早期剧照 谭鑫培饰薛仁贵 王瑶卿饰柳迎春
京剧《汾河湾》剧照 梅兰芳饰柳迎春 王少亭饰薛仁贵
二十世纪30年代,程砚秋曾根据京剧《红鬃烈马》改为昆剧《镜辔缘》(未舞台演出,仅保留了定妆剧照),其中鞑帽、箭衣的扮相造型也有所承袭,如下图。
昆剧《镜辔缘》中的鞑帽 俞振飞饰薛平贵 程砚秋饰王宝钏
真正在鞑帽上有所突破的,是马连良演出《汾河湾》的舞台实践:他把鞑帽上的珠子都去除,只保留了面牌。这种改良鞑帽还被先后用于京剧《取荥阳》(火烧纪信)中的纪信、京剧《青梅煮酒论英雄》中的刘备、京剧《借赵云》中的刘备等。
京剧《汾河湾》中的改良鞑帽 马连良饰薛仁贵 梅兰芳饰柳迎春
京剧《武家坡》中的改良鞑帽 马连良饰薛平贵 王玉蓉饰王宝钏
6
纱帽
京剧《审头刺汤》剧照 马连良饰陆炳 马富禄饰汤勤 张君秋饰雪艳娘
在改良纱帽中,以京剧大师马连良的服装改良最为突出,仅在纱帽创新上就运用圆翅、如意翅等数种新型帽翅,见于《官渡之战》、《状元媒》等剧中。
京剧《断臂说书》中的如意翅纱帽 马连良饰王佐
在传统剧目中,圆纱多用于丑角人物,如在京剧《审头刺汤》中,用以表现人物圆滑的性格,所以这出戏也叫《反复小人》,指涉的就是剧中的汤勤一角。
京剧《审头刺汤》中的圆纱 萧长华饰汤勤
在《春秋笔》一剧中,张恩的扮相为头戴圆纱,身穿黑色无补官衣,所戴纱帽为圆翅纱帽的放大变形,无补素官衣用以表示人物驿丞的身份。
京剧《春秋笔》剧照 马连良饰张恩
京剧《官渡之战》中的如意翅纱帽 马连良饰许攸
其他舞台剧照一览
马连良大师不仅嗓音独特,而且扮相俊美、大气,在近五十年的舞台生涯中,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剧照。或许,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依旧能从这些富有年代感的剧照中领略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马连良大师化妆留影
京剧《打鱼杀家》剧照 马连良饰萧恩 张君秋饰萧桂英
京剧《串龙珠》剧照 马连良饰徐达 刘连荣饰完颜龙
京剧《春秋笔》剧照 马连良饰王彦丞 张君秋饰王夫人
京剧《四进士》剧照 马连良饰宋士杰 袁世海饰顾读
京剧《楚宫恨史》剧照 马连良饰伍奢 叶盛兰饰太子建
京剧《十老安刘·淮河营》剧照 马连良饰蒯彻 袁世海饰刘长
京剧《游龙戏凤》剧照 马连良饰正德帝 李玉茹饰李凤姐
京剧《苏武牧羊》剧照 马连良饰苏武 张君秋饰胡阿云
京剧《草船借箭》剧照 马连良饰诸葛亮 谭富英饰鲁肃
(作者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编辑部编辑)
主要参考书目:
【01】叶盛长/口述,陈绍武/编著:《梨园一叶》,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年版。
【02】谭元杰:《戏曲服装设计》,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03】马龙:《如戏人生 我的祖父马连良》,团结出版社2007年版。
【04】陈申:《中国京剧戏衣图谱》,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05】贾志刚/主编:《中国近代戏曲史(上、中、下)》,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版。
【06】杨冲霄、徐华铛:《中国戏曲美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年版。
【07】张永和:《春风秋雨马蹄疾 马连良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08】马龙:《听歌想影话梨园 马连良长子马崇仁口述实录》,团结出版社2014年版。
【09】朱瘦竹/著,李世强/编订:《修竹庐剧话》,中国戏剧出版社2015年版。
【10】苏移/主编:《中国京剧史(1790-1949)插图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9年版。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撰稿:张大选
供图:北京马连良艺术研究会、绣珑坊剧装工作室
责编:张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