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王资讯
首页 » 新闻 » 行业资讯 » 母亲节特辑丨舞台上风格多变的母亲形象和不变的深邃母爱

母亲节特辑丨舞台上风格多变的母亲形象和不变的深邃母爱

浏览数量: 0     作者: 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22-06-02      来源: 本站

“母亲”在世人心中,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多么神圣的字眼,多么沉重的字眼。一个女人蜕变成妈妈是被赋予使命的。从十月怀胎,到长大成人,母亲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一辈子不会失业的职业。


母爱是伟大的,是神圣的,是博大的,是深邃的。母亲是回家后的第一声呼唤,是深陷泥潭时的救命草,是受伤后的一剂良药,是风雨来时停靠的港湾。


母亲节来临之际,愿普天下所有的妈妈永远健康、美丽、幸福、快乐。


在戏剧舞台上,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母亲”形象,或温柔,或严厉,或青春洋溢,或垂垂老矣,但永恒不变的是,她们都对孩子充满了希冀。今天向大家介绍一批不同于传统剧目中的母亲形象,她们或是身份尊贵的王后,或是饱受压迫的底层妇女,但无论身份如何、处境怎样,唯一不变的是剧中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意。

图片

图片
图片

京剧《母亲》

图片
图片

由武汉京剧院2021年首演的京剧《母亲》,以我国现代早期女权活动先驱、女子教育先驱、女革命家,有着20世纪“惊人的妇人”之称的葛健豪半世坚韧励志的个人奋斗和跌宕起伏的革命经历为蓝本,以极富戏剧性和现代舞台范式的呈现讲述了英雄母亲葛健豪和她的儿子蔡和森、儿媳向警予等我党早期创始人及领导人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求学创党、革命战斗等往事,将观众带入到那个新旧交替而又腥风血雨的红色革命年代。


京剧《母亲》剧照  刘子微饰葛健豪


京剧《母亲》是武汉京剧院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创作,该剧由著名剧作家赵瑞泰编剧,著名导演艺术家黄定山执导,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武汉京剧院院长刘子微和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蓝天(特邀)领衔主演。


图片

京剧《母亲》剧照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年波澜壮阔的斗争史中,有一位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奇异的妇人”—— 小脚母亲葛健豪。这位母亲从清朝末年的封建牢笼中冲出大山,迈开小脚、携儿带女走向世界追求光明;这位母亲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将一生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图片

京剧《母亲》剧照


她一生的行走,浓缩了一个时代。这位母亲培育了党的创始人蔡和森、向警予和党的早期领导人蔡畅、李富春,成为党史中的一段佳话;这位母亲支持儿子蔡和森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她是站在党旗后面的伟大母亲;这位母亲坚持理想信念,当三位杰出儿女牺牲后,她抚平心灵创伤,又带着孙辈跟党奋斗前行,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满门忠烈的壮丽颂歌。


图片

京剧《母亲》剧照


母亲从平凡走向伟大,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杰出代表!毛泽东主席为她写下“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的挽联。这位母亲不是中共党员,却立传于《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六卷),创造了彪炳千古的人间奇迹。


舞台

京剧《母亲》剧照  刘子微饰葛健豪


京剧《母亲》通过我党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的母亲葛健豪为寻求光明,迈着一双小脚携儿带女奋斗行走的人生轨迹,成功塑造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民主革命艰难转折中,极具划时代意义的中国母亲的典型形象。


图片

京剧《母亲》剧照


图片
图片

舞剧《妇好》

图片
图片

舞剧《妇好》以肢体表演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的传奇故事。她作为商君王武丁的妻子,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多次受命率兵征战。在剧中,以王后、女将、母亲的三重身份展开这位巾帼英雄的古老事迹。


图片

舞剧《妇好》宣传海报


舞剧《妇好》开场第一幕是《桑林祷雨》,用一场群舞的形式讲述了商朝时,在桑林中举行的一场盛大的祭祀。这段舞蹈癫狂粗野又粗中有细,不重在炫技,而是在意象上着重“笔墨”。


舞剧《妇好》剧照


舞剧《妇好》不仅用甲骨文和青铜器来体现时代背景和占卜文化,还将甲骨文和青铜器纹饰的形融入到舞蹈段落和肢体语言中,以舞者的动作来体现甲骨文的笔画。


“甲骨文的用笔、章法,严整瘦劲、疏密变化的笔触也会通过舞蹈语言来表现,来描摹出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神秘感。”


图片
图片

舞剧《妇好》剧照


在道具和服装的设计上,也都融入了殷商时期的文化符号。比如,在《桑林祷雨》的舞段中,女群舞演员们双手各执一根长羽毛,这个灵感来源于甲骨文上的“巫”字。妇好在这个舞段中,以头戴面具的形象出场,这个面具一比一还原了商朝出土的青铜器面具。


舞剧《妇好》剧照


舞剧中男女主人公服装上的纹饰,来源于青铜器上的夔龙纹、饕餮纹、雷纹等。舞台上,作为女将军出场时的妇好手握的兵器,也是根据妇好墓出土的冷兵器还原的。


图片
图片

舞剧《妇好》剧照


京剧《天下归心》

2013年由国家大剧院制作的京剧《天下归心》,取材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通过描述春秋时期一代贤君郑庄公摒弃前嫌与母亲重归于好的故事,表达出中国古人“血浓于水”的孝道亲情和非凡的智慧。


新编古装京剧《天下归心》共分五幕。第一幕《克段》叙郑庄公与其弟共叔段经过惨烈厮杀,最终段军大败,京邑城破。至第二幕《庆功》,郑庄公下令摆宴庆功,酒席宴上,太监插科打诨,文武调笑凑趣,君臣相得。


图片

京剧《天下归心》剧照 高尚摄影


第三幕《私访》——郑庄公与公子吕去颍考叔家私访。二人进得府去,听颍母言语,方知颍家母贤子孝。庄公感怀,坐立不住。


图片

京剧《天下归心》剧照 高尚摄影


第四幕《天问》——庄公枯坐御花园独饮闷酒,看着密简,想起自己为国家宵衣旰食,却遭至亲背叛,只落得形只影单,不禁仰头大声问天。苍穹回应了他,“一国之君,仁恕为本。”他看见自己的母亲正孤单落泪,听见母亲诉说怀胎十月的辛苦。


郑庄公思念母亲的幻象 高尚摄影


第五幕《见母》——为了能让庄公见母,颍考叔掘地九尺,布设“黄泉”。庄公终得与母亲相见。伤、痛、悔、愧随着一声“母亲”一声“王儿”而消弭,母子相拥而泣,互诉衷肠。


图片

郑庄公与颍考叔至黄泉寻母 高尚摄影


该剧在构思理念上,秉承“向京剧传统致敬”的创作原则,通过京剧传统道具“一桌二椅”的变换与高科技技术手段相结合,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程式化”与“写意性”灌注到创作中来,提取出中国传统戏曲“虚拟化”的丰富想象力精华,将中国京剧的艺术魅力进行最大化体现。


图片

郑庄公破除黄泉寻母 高尚摄影


京剧《天下归心》剧照  高尚摄影


京剧《天下归心》,将传统折子戏《掘地见母》扩充为一出古装大戏,在主题上关切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孝道,阐述家庭和睦才能凝聚人心的深刻思想内涵,最终呈现出融汇“传统与现代”的艺术风貌和韵味悠长的价值审美。


甬剧《典妻》

2002年由宁波市艺术剧院甬剧团首演的甬剧《典妻》,改编自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以浓重的笔墨描述了清末民初一位贫穷农妇的悲惨经历,刻画了一个徘徊在两个儿子之间的母亲的真情实感。


图片

甬剧《典妻》剧照


该剧述说民国初年浙东农村的一户贫困人家,丈夫谋生计屡屡受挫,并染上赌博、酗酒的恶习,幼小的儿子又久病不愈。在贫病交迫之下,丈夫以一百块大洋将妻子典给五十多岁的秀才,替他生子,为期三年。一年后,妻和秀才的儿子降临,身为母亲的“妻”在两个儿子之间、在两个“家”之间受尽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


图片
图片

甬剧《典妻》剧照


在昆剧界,《十五贯》有“一个戏救活一个剧种”之说,而对甬剧来说,《典妻》也有着相似的意义。在《典妻》之前,甬剧作为一种滩簧戏,传统上重唱轻做,不很讲究形体表演。但王锦文却在保留纯正的甬剧唱腔外,丰富了甬剧音乐的表现力,更融入了以往传统滩簧所没有的京昆程式化动作、歌舞造型化表演以及话剧的形体语言。她饰演的被典之“妻”除了有旧时代山村妇女的悲剧命运,更闪现出一个普通女子的生命尊严和光芒。


图片

甬剧《典妻》剧照


该剧的舞台设计在甬剧史上有着颠覆意义,舞美和服装都进行了全新的现代包装。潺潺的溪水和湿湿的青石板,青砖黑瓦的深宅大院和浙东农村的风土人情都被搬上了舞台,充满了浓郁的地域色彩和唯美的舞台追求。


图片
图片

甬剧《典妻》剧照 王锦文饰春宝娘


图片
图片

越剧《祥林嫂》

图片
图片

现代越剧《祥林嫂》根据鲁迅小说《祝福》改编,首演于1946年。解放后,上海越剧院先后三次对该剧进行较大的修改加工,不断提高思想性和艺术性,使之成为享誉全国的经典剧目。


剧情讲述童养媳祥林嫂在丈夫死后,婆婆逼其再嫁,她逃至鲁家帮工,后被发现,抢至山中与贺老六成亲。后来,贺老六为高利贷所迫,劳累过度,伤寒病复发,断送了性命。阿毛被饿狼拖走吃掉。不久,两间住房又被大伯收去抵债。


图片

越剧《祥林嫂》剧照  方亚芬饰祥林嫂


祥林嫂走投无路,二次来到鲁家。几经磨难,祥林嫂精神恍惚,手脚迟缓,她时刻想起死去儿子。因她第二次做了寡妇,被鲁四老爷认为是不祥之物,祭祀上供不许她沾手。祥林嫂为解脱自己的罪孽,听从柳妈劝告,拿出所有的积蓄到土地庙捐门槛作替身,以此来赎罪。可这丝毫没有改变她的命运。


图片
图片

越剧《祥林嫂》剧照  方亚芬饰祥林嫂


年夜,因她端上祭祀用品——万年粮,触犯禁忌,激怒鲁四老爷,她被赶出鲁家,流落街头,求乞度日。五年后的除夕晚上,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白发苍苍、疲惫不堪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倒毙在鲁家门前,被大雪淹没。


图片

越剧《祥林嫂》剧照  方亚芬饰祥林嫂


越剧《祥林嫂》的舞台设计不以追求完全的真实生活再现为原则,采用集中概括的方法,以装饰风格适应戏曲表演。当剧情发展到祥林嫂死去时,舞台口是一座高大的贞节牌坊,鲁家大门金字灯笼高挂,严冬腊月的气候,大雪纷纷,以富贵人家的爆竹声,反衬着祥林嫂倒下的悲惨身影。舞台上的景物造型,帮助剧目更深刻地揭露吃人的旧社会。


图片
图片

越剧《祥林嫂》剧照


图片
图片

音乐剧《妈妈咪呀》

图片
图片

音乐剧《妈妈咪呀》由获托尼奖提名的著名作家凯瑟琳-约翰逊(Catherine Johnson)所创作,讲述了一名新娘妈妈和三个有可能是新娘父亲的男人之间的故事。超级天团ABBA乐队脍炙人口的22首经典金曲,贯穿全剧,将欢乐的人生态度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图片

音乐剧《妈妈咪呀》宣传海报


图片

音乐剧《妈妈咪呀》剧照  伦敦诺维罗剧院演出


故事讲述在希腊小岛上以开餐馆为生的一对母女。女儿即将出嫁,她很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亲自在婚礼当日将她的手交给她的丈夫,但只可惜她的妈妈从来没有告诉她谁是她的父亲。于是在出嫁之前,她偷看了妈妈的日记,发现她妈妈有三个情人都极有可能是她的亲生父亲,在情急之下,她便根据她找到的旧信件地址,寄了三张请柬邀请他们参加她的婚礼。


图片

音乐剧《妈妈咪呀》剧照 伦敦诺维罗剧院演出


在她妈妈不知道的情况下,女主角的“三个”爸爸在婚礼的前一日抵达小岛。三个男人都怀着不同的心情再回到这个希腊小岛上,大家都缅怀着自己与女主角的妈妈二十年前的一段情。自这三个爸爸上了小岛后,高潮便一个接一个,观众亦同时为女主角焦急,到底谁才是她的亲生父亲?观众又为女主角的妈妈担心,她又如何面对这三个旧情人?到底这个婚礼会否由喜事变成“一锅粥”呢?


图片

音乐剧《妈妈咪呀》剧照


图片
图片

河北梆子《宝莲灯》

图片
图片

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二十世纪50年代末。该剧讲述的是神话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音乐曲调在继承中进行了大胆创新。裴艳玲、齐花坦、田春鸟、周春山等一大批知名表演艺术家都曾演出该剧。


图片

河北梆子《宝莲灯》剧照


河北梆子《宝莲灯》吸收了舞剧中的红绸舞、扇子舞表演,还运用了武术中的舞剑,可谓博采众家之长。


图片

河北梆子《宝莲灯》中的红绸舞


在第一场《仙配》中,十二个手执拂尘的仙女从仙雾缭绕中缓缓出现,整齐轻盈的舞姿伴着婉转悠扬唱腔。圣母的扮演者苏娜舞动的红色长绸柔美飘逸,红绸舞不时变化着造型,充满着节奏与韵律。


图片
图片

河北梆子《宝莲灯》剧照


河北梆子《宝莲灯》当中的舞剑表演化用了武术的双剑,随着音乐的变化起伏,圣母的双剑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时而迅捷利索,时而舒缓柔美。


图片

河北梆子《宝莲灯》中的舞剑


一出《宝莲灯》展现了众多传统艺术的精髓,优秀保留剧目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图片

河北梆子《宝莲灯·劈山救母》剧照


舞台上讲述不同类别、不同性格、不同母子关系的戏剧非常多,请留言告诉我们你印象最深刻的跟母亲形象有关的戏剧演出。


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仅做分享使用,不做商业用途,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留言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责编:张大选


广州灯王舞台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专业舞台影视照明灯具、户外亮化照明灯具及户外文旅灯具为一体的高科技生产企业......

UPLIGHT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86-13316173802
+020-34867099 / + 020-34867133
  ning@pro-uplight.com
广州市石碁镇永善村南路4号城辉工业园6栋3楼
版权所有©2022 广州灯王舞台设备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网站地图|技术支持:领动   粤ICP备2022046314号